imgimgimgimg

心情不好的小孩:柴胡郁金玫瑰花。

儿科生长发育:六味地黄丸加减

早熟 知柏地黄丸 生长发育迟缓 补肾地黄丸

小儿心肝的特点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

-病理上:外邪均易从火化

-火热伤心生惊

-伤肝引动肝风

心常有余

-生理状态下:心属火脏而恶热,小儿初生,知觉未开,心神怯弱,见闻易动,自我控制力差,易喜、易怒、易惊

-病理状态下:心火易亢,则津液干而病渴,神志乱而卧不安,易见抽搐、惊厥、神昏、发疹等症状

《小儿药证直诀》立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

用于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所致,心火循经上炎,

而见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小便短黄等症状

肝常有余

·生理状态下:小儿具有生长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与肝之关系最为密切。小儿脏腑经络柔嫩,精气未充,肝气未盛

·万全所谓“盖肝之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

-病理状态下:肝气未盛,真阴未足,柔不济刚,若有邪客,风热相搏,易现壮热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昏迷等证(成人10-15倍)

-《小儿药证直诀》立泻青丸泻肝之实,以治发搐动风之症。若肝虚需补,用地黄丸补肾以滋肝,壮水以荣木。

img

小儿心肝系疾病的四诊特点

小儿心肝系疾病的要点

“哑科”:小儿,特别是婴动儿,无法主诉是否胸闷、心悸、头晕、头痛

注重采用望诊

-吮奶费力,口周发绀,多汗一先心或心气不足

-颈项强直,手指开合,四肢拘急抽搞,角弓反张——惊风

-突然跌仆,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醒后如常,或突然活动停止,两目凝视——痫证

-多动难静,任性冲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不自主眨眼、皱眉、耸肩、喉中异声——抽动障碍

img

心火旺:脾气不好、入睡困难(黄连不能用,用淡竹叶、涌泉穴可以用吴茱萸粉,引热下行)

望目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惊风先兆

两目直视,瞪目不活——肝风内动

img

闻诊一语言声

谵语妄言,声高有力,兼神识不清——为热闭心包

·语声謇涩——痰湿蒙闭心包

小儿心肝系疾病的辨治要点

-夜啼:辨脾寒、心热、惊恐

-汗证:一辨虚实,以虚为多

ニ辨气虚、阳虚、阴虚

-病毒性心肌炎:一辨虚实(急性期以实证为主,爆发性的心肌炎一般是虚证,迁延期是以虚实夹杂的)

ニ辨轻重

三辨心之气血阴阳

辨证要点

-注意力缺陷障碍:一辨阴阳

二辨脏腑:心肝脾肾

-抽动障碍:一辨虚实

ニ辨脏腑:心肝脾肾肺

(抽动障碍和外感有关)

-惊风:一辨急慢惊风

二辨急惊风之病邪

三辨慢惊风之脏腑

-痫病:一辨轻重

ニ辨病因:惊痰风瘀虚

治疗原则

-夜啼——宁心安神

-汗证——补益气阴

-病毒性心肌炎——扶正祛邪,养心通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调和阴阳

-抽动障碍——息风止动

-急惊风一豁痰清热,息风镇惊;慢惊风——补虚治本(四大症:痰、热、惊、风)

-痫病一豁痰息风、开窍定痫

常用药物——清热药

-外感风热:银花、连翘、海荷、大力子、蝉衣等

-外感暑邪:香薷、豆豉、青蒿、石膏、生地、水牛角、羚羊角、栀子、知母、丹皮、竹叶等

-湿热疫邪: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白头翁、秦皮等

常用药物一豁痰药

石菖蒲,制胆南星、法半夏、浙贝、桔红、天竺黄、瓜蒌皮、僵蚕、青礞石等

(怪病多责之于痰,可以治疗抽动症)

常用药物一镇惊药

实证﹣镇惊平肝:珍珠母、磁石、琥珀、羚羊角、石决明、龙骨、牡蛎等

虚证﹣养心安神:当归、白芍、龙齿、柏子仁、酸枣仁、茯苓、茯神等

常用药物一息风药

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天麻、菊花、牡蛎、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等

-虫类药物搜剔络中之风,如白僵蚕、蕲蛇、全蝎,娱蚣等。其中以蜈蚣最为峻烈,全蝎次之,蕲蛇、白僵蚕又次之

-搜风之味多有燥血之弊,故可配当归、生地、何首乌等养血药并用,也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同时要注意中病即止,切勿过剂

用药注意

一般药物6~9g

-全蝎:有毒,1~3g;

-蜈蚣:有毒,0.3~0.6g

-羚羊角粉:大寒,0.3g(常用,清心平肝清热息风,小儿热性病较多,不容易溶于水)

-磁石、龙齿、石决明:先煎,10~15g

-蝉衣:2~3g

-地龙、僵蚕:3~6g,注意过敏

-朱砂:有毒,含汞,0.5~1g

夜啼

汗证

病毒性心肌炎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抽动障碍

惊风

痫病

夜啼:

婴儿若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俗称“夜啼郎”

img

(肠道寄生虫 蛲虫 会去抓屁股,晚上;湿疹会晚上睡不着,痒;脚气病和维生素B缺乏有关)

(口腔痛会拒乳)img

(不要开着灯睡觉会早熟,不要和家长一起睡觉)

治疗原则

调整脏腑虚实寒热,使脏气安和,血脉调匀

-脾寒气滞者——温脾行气

-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

-惊恐伤神者——镇惊安神

img

单验方

蝉衣:3-6g煎汤服用

钩藤:有镇惊、止痛效果

​ 2g/kg,煮沸小于20min

汗证

>汗证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

一种病证

》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

-生理性多汗:当小儿入睡时,阴阳气交,营卫和谐,清阳发越而略有微汗,又别无其他症状者,是谓正常现象

-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

-喂奶过急,快速进热食,食辛辣之物

-剧烈运动,恐惧惊怖

外界因素所致多汗,不属病态

-病理性多汗: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风湿病、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某些传染病的发热期及恢复

小儿出汗特点

-新生儿时期,由于汗腺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未成熟儿,在出生后几周或数月之内,

少出汗

-处于生机蓬勃、代谢旺盛、活泼多动、腠理疏松的年龄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

易出汗

-小儿往往自汗盗并见

-小儿汗多,若未能及时拭汗,又易于着凉,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

-汗的生成和排泄,既需要充足的阴液作为物质基础,又离不开阳气的化津、摄津作用

-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

img

(玉屏风散+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营卫失调的多汗,手脚冰凉)img

(出汗手脚冰冰的,可以用桂枝6g,白芍9g可以起到敛汗,温分肉的作用)

收涩止汗药在汗证中的应用注意

-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不能见汗止汗,盲目投用收涩止汗药。如汗出不是表虚而是热盛所致,忌用收涩止汗药,而病久气阴两虚者则需加用收敛止汗之品

·收涩止汗药同其他收涩药一样有敛邪之弊,故凡表邪未解,或内有湿滞,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

药物的选择

·常用药:麻黄根、糯稻根、碧桃干、浮小麦、五味子、乌梅、煅龙骨、煅牡蛎、橹

豆衣、乌毛豆等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碧桃干等,因其药性平和,无论何证皆可作为辅佐药运

用,不必拘泥虚实寒热

-五味子、乌梅、白芍、甘草则适用于阴虚汗出者

外治法

五倍子粉适量,温水或醋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用橡皮膏固定。用于

盗汗。

煅龙骨、牡蛎粉适量,每晚睡前外扑。用于自汗、盗汗

病毒性心肌炎

img

机关键:邪毒侵心耗气伤阴

血脉阻滞

→病理产物:痰浊、瘀血

病粒:主要在心,常涉及肺脾肾

临床表现

大约有1/3以上病例在发病前1~~3周或发病同时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或者患腮

腺炎、麻疹、水痘等

同时伴有发热、咳嗽、咽痛、周身不适、腹泻皮疹等症状

-精神萎廉、苍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痛等

-年长儿可自诉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三个月以内婴儿有拒乳、苍白、紫绀、四肢凉、两眼凝视等症状

-重症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症状或发作阿一斯氏综合征

-安静对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心动过缓。心快区第一心音低钝,有时可间及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心尖部可闻及1-l级收缩期杂音。

-严重病例有心力衰竭者可出现浮肿、气急、青紫、肺部湿罗音、肝肿大等

-心源性休克者则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四肢湿冷

辅助检查

-心电图改变:以 R 波为主的2个或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 . aVF、V5)的 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 Q 波

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 MB )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 cInl 或 cTnT )阳性

治疗原则

病初:清热解毒,护心复脉

中期:扶正祛邪

后期:益气养阴扶阳,活血化痰

心阳暴脱:回阳救逆

imgimg

注意力多动

-与发育水平(或与年齢)不相称的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多种情况

-表现以注意力涣散,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特征

-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易共患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社会关系适应障碍等

中医古籍中未见专门相对应记载根据临床表现似属于“躁动”、“脏躁”,“失聪”、“健忘”

等病证

患病率

-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

-我国七项主要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患病率4.31~5.83%,估计我国学龄儿童患病人数近2000万

-年龄:多见于学齢儿童,好发年龄为6-14岁,半数患儿<4岁起病

-性别:男孩>女孩,约(4-9):1

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轻微脑损伤:感染,产伤、外伤、窒息、高脑发育不成熟:大脑额叶发育迟缓

-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

-家庭及环境因素:父母低教育程度一高发病率、丧亲或离异、教养方式、过于苛求

-铅中毒及食品添加剂:

铅:侵害神经系统,引起小儿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代替钙沉积在骨骼中,抑制铁、锌的吸收

中医病因

先无禀赋不足:父母失健,孕母多病

先天不足,肝肾亏虚,脑髓失养

后天护养不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教育失当,情志失畅

产伤外伤瘀滞:气血瘀滞,经脉流行不畅,心肝失养

他病所伤:热病余热未清,煎津炼液成痰或耗气伤津,致痰热内扰或心肝失养

-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是其主要病机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伤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img

img

辨证要点

-辨虚实

本虚一注意力涣散,难以静谧

标实一多动、急躁,易发脾气

辨阴阳

阴虚一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静谧,盗汗,便秘,五心烦热

阳亢一冲动多动,午后火升,不能自控

辨脏腑

心一注意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多梦,烦躁

肾一记忆力差,成绩低下,或遗尿

牌一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

肝一冲动易怒,好动难静

治则要点

-调理脏腑,调和阴阳

-以肾为本,心脑并治

清心平肝,补脾祛痰

-益智化瘀

泻有余,补不足

img

治疗本病的常用中药

-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治标本的药物:熟地黄、龟板、黄芪、党参、枸杞子、白芍、女

贞子、山药、茯苓、菟丝子

-安神开窍治标的中药: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五味子、酸枣仁、茯苓、茯神、柏子

仁、益智仁

抽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