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存储、中断、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
3. 存储、中断、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
理解
一、并行主存系统的组织形式、极限频宽和实际频宽的关系
1.组织形式
单体多字:同时读单存储器的n位
多体单字:由许多容量较小、字长较短的存储器片子组搭而成的大容量半导体主存,每个存储片子都有其自己的外围电路
- Mj体的编制模式位m × i + j,m为模体总数量
- 每个访问周期平均能访问到的次数 B = (1 - ( 1 - λ )m ) / λ
多体多字
2.关系
实际频宽不到最大频宽的1/3
- 程序指令中存在转移
- 数据的顺序性比指令差
- 模m越高,传输延迟越大(存储器数据总线越长,总线上并联的负载越重)
二、通过使用主存的组成技术提高主存实际频宽的可能性、局限性和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
三、中断源的分类和分级的原因。理解中断响应次序、中断处理次序和中断处理完成次序的概念。
1.中断源分类
原因:减少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每一类给一个中断服务程序总入口,可以减少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形成的硬件数量
中断:
- 机器校验:设备故障
- 访管:需要操作系统介入
- 程序性:指令和数据格式错、程序执行中出现异常
- 外部
- 输入/输出
- 重新启动
2.中断源分级
原因:当多个中断源同时发生中断请求时,CPU只能先相应和处理其中优先级相对高的中断请求,因此需要对中断源的相应和处理安排一个优先次序
分级:
- 机器校验
- 程序性和管理程序调用
- 外部
- 输入/输出
- 重新启动
3.中断响应次序
同时发生多个不同中断类的中断请求时,中断响应硬件中的排队器所决定相应次序
4.中断处理次序
处理中断请求的次序
四、非专用总线的3种总线控制方式的总线分配过程、优缺点及所需增加的辅助控制总线数。
1.串行链接
优点:
- 算法简单,控制线少只需3根:总线可用、总线请求、总线忙
- 部件增减容易,可扩充性好
- 逻辑简单,容易通过重复设置提高可靠性
缺点:
- 失效敏感
- 优先级用线连固定,不灵活
- 限制了总线的分配速度
- 因为总线长度的的限制,增减或移动部件受到限制
2.定时查询
优点:
- 计数初值、部件号均由程序设定,优先次序用程序控制,灵活性强
- 不会因某部件失效影响其他部件,可靠性高
缺点:
- 控制线数目多:[2+ lb N ]根
- 部件数受限于定时查询线的线数(编制能力)
- 控制较为复杂
- 总线分配速度取决于技术信号的频率和部件数
3.独立请求
优点:
- 总线分配速度快,不用查询
- 控制器可以灵活确定下一个使用总线的部件
- 方便隔离失效不见得请求
缺点:
- 控制线数量过大,需要 2N+1根
- 总线控制器夫大得多
五、总线采用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的通信过程、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1.同步通信
优点:
- 传送速率高
- 受总线长度影响小
缺点:
- 时钟在总线上的时滞可能造成同步误差
- 时钟线上的干扰信号易引起误同步
2.异步通信
异步双向互锁方式:
- 适应不同速度的I/O设备
- 保证数据传送的正确性
- 较高的数据传送速率
- 控制硬件复杂
- 适用于I/O总线
六、I/O系统的三种方式中处理机的两种处理方式。
1.通道方式
2.外围处理机方式
七、外围处理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与通道处理机的不同。
掌握
一、按中断处理次序设置各中断处理程序中中断屏蔽位的状态🌟
根据题目确定屏蔽是0还是1
二、正确画出多种中断申请时,CPU执行程序时的状态转移过程示意图🌟
三、专用和非专用总线的定义、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1.专用总线
定义:只连接一对物理部件的总线
优点:
- 多个部件可以同时收/发信息,不争用总线,系统流量高
- 通信不用指明源和目的,控制简单
- 总线失效影响校,系统可靠
缺点:
- 总线数多,总线较长时成本相当高
- 时间利用率低
- 不利于系统模块化
适用场合:某个设备仅与另一个设备的连接
2.非专用总线
定义:被多种功能或多个部件分时共享,同一时间只有一对部件可使用总线进行通信
优点:
- 总线数少,造价低
- 总线接口标准化,模块性强
- 可扩充能力强,部件的增加不会使电缆、接口和驱动电路激增
- 易用多重总线来提高总线带宽和可靠性,使故障弱化
缺点:
- 系统流量小,经常出现总线争用
- 可能限制系统速度性能
- 共享总线失效会导致系统瘫痪
适用场合:I/O系统
四、通道方式I/O处理机进行输入/输出工作的全过程及通道处理机的工作原理
定义:具有输入输出处理控制的输入输出部件,有自己的指令即通道命令,能执行有限输入输出指令,同时管理多台I/O设备的小型专用DMA处理机。负担原来CPU对外部设备的管理、控制和大部分输入输出工作。
功能:
- 接收CPU的I/O指令,选择对应I/O设备与通道连接
- 执行CPU为通道组织的通道程序
- 计算I/O设备的有关地址
- 给出主存缓冲区的起始地址
- 控制I/O设备与MM间的数据交换
- 指定I/O操作结束时,要执行的善后操作,如中断
- 检查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
- 实现I/O设备和MM间的数据格式转换
过程:
- 在用户程序中使用访管指令进入OS管理程序,由OS管理程序编制一个通道程序,并启动通道
- 通道处理机执行CPU为它组织的通道程序, 完成指定的数据输入输出工作。
- 通道程序结束后向CPU发中断请求。CPU相应这个中断请求后,第二次进入操作系统,调用管理程序对输入输出中断请求进行处理
五、字节多路、数组多路和选择三种通道各自采用的数据宽度及适用的场合。
字节多路:
- 单字节
- 大量字符类低速设备
数组多路:
- 定长块
- 多台高速磁盘存储器
选择
- 不定长块
- 高优先级的高速磁带或磁盘设备
六、处理机和I/O系统的流量计算和分析,字节多路通道流量的计算、通道周期的设计。
- P:通道所挂设备数;
- TS:通道每选择一次设备的时间;
- n:每台设备传送的字节数;
- TD:每传送一个字节的时间;
- K:数组多路通道的定长块的大小
**七、准确画出通道处理机响应和处理完各外设请求的时空示意图。**🌟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喵喵虎冲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