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导论
何为中医外科疾病?
■发生于人体体表、有形可征以及需要以外治为主的疾病。
■有着历史沿革
■中医外科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外科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涵盖的新学科:皮肤、乳腺、肛肠、男科、蛇伤、肿瘤、疮疡(清热凉血膏)。
学习要点
■1,学好中医外科的总论
■2,学好各学科(章节)的总论
■3,中西医病名的对应
■4,外科疾病内外兼治的辩证体系
■5,中医外治的理论和方法
学好中医外科的总论
﹣发展历史
最早见于甲骨文
“黄帝内经”,“痤”、“痔”。
《素问·生气通天论》:“膏梁厚味,足生大疔”。“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疮疡类疾病的理论基础。(预后不能吃大鱼大肉的,要忌口)
《伤寒杂病论》:肠痈一大黄牡丹皮汤(另有红藤汤)(阑尾炎)
《刘涓子鬼遗方》:第一部现存外科专著,辨脓成否,有无波动感。(未成脓,刺破,毒会入里;成脓需要刺破)
《诸病源候论》:疥疮有疥虫引起。记载了40余种皮肤病。
《太平圣惠方》:五善七恶(判断疾病的转归),扶正祛邪,内消托里。
■明: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疾病“以消为贵,以托为畏”
■《霉疮秘录》:第一部梅毒专著。
鼎盛期
■明清时期(三个流派易考)
■流派: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例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使毒外出为第一”。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派,“阴虚阳实”,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反对滥用针刀。创立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心得派,“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和内证的关系。将瘟病学说引入外科的诊治。擅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疗疮走黄(菌血症/败血症)。提出分部辩证:上部者——风温风热;中部者——气郁火郁;下部者——湿热湿火。
现代的发展:
肛肠科、乳腺科、皮肤科、男科、烧伤、肿瘤、蛇伤
中医外科学范围
周——疡医
明清——疮疡科
疮疡、乳腺、皮肤、肛肠、瘿瘤岩、男性前阴、周围血管、外伤疾病、内痈、疝、花柳等疾病。
外科疾病的命名原则
1以形态命名:蛇串疮
2.以部位命名:委中毒
3.以脏腹命名的,有肠痈(急性阑尾炎)、肺痈(肺脓肿)、肝痈(肝脓肿)等。
4.以病因命名的,冻疮、漆疮(接触性皮炎)、水火烫伤等。
5.以症状命名的,脓疱疮等。
6.以形态命名的,蛇头庁(脓性指头炎)
7.以颜色命名的,丹毒、白驳风、黎黑斑等。
8.以疾病特性命名的,湿疮等。
9.以范围大小命名的,小者为疖(3cm左右),大者为痈(6~9cm),更大者为发等。
基本的术语…重要
■疡: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疮疡:狭义:体表化脓性疾病
■痈:气血被毒邪阻滞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外痈一体表皮肉之间。内痢一脏腑的化脓性疾病)(疔比痈要深)
■疽:………发生于皮肉筋骨间的化脓性皮肤疾病
■应指:患处己化脓,用手按压有波动感(重要)
-根盘:肿疡底部坚硬区
■根脚:肿疡基底部(多指疔)
-护场:邪正交争过程中形成的作肿范围
基本的术语…重要
■袋脓:疮口小,脓腔大。
■胬肉:疮疡破溃后,高突于创面和大于疮口的腐肉。
■缸口:慢性溃疡增厚的边缘,称之。
■疳:粘膜处的溃疡
■瘤:瘀血、痰湿滞留体内形成的结块。
■岩:肿块坚硬如石。
■痰: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囊性包块。属阴症。
■漏:指疮疡溃口处脓水外流,淋漓不断,久不收口,犹如滴漏。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痰管,指体表与脏腑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如肛瘘;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只有外口而无内口,如臀部窦道。
第三章:中医外科的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风:如肺风粉刺:寒:冻疮、脱疽
■暑:热一痒、痛、腐。
■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
■外来伤害
■劳伤虚损
■感受特殊之毒
■痰饮瘀血脓毒
1火邪致病特点是:局部惞红灼热,肿而皮薄光泽,疼痛剧烈,易成脓腐烂,或见发斑等,2.风邪致病特点是:发病急,肿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痛无定处,瘙痒剧烈,走注甚速
3.寒邪致病特点是:常侵袭人体的筋骨关节,患部多色紫青暗,或不红,不热,肿势散漫,痛有定处,
4.湿邪致病特点是:局部可见肿胀、水疱、麋烂、渗液、瘙痒等(湿邪表现是糜烂)
5.暑邪致病特点是:患部潮红、肿胀、灼热、糜烂、流脓或滋水淋满,或痒或痛
6.燥邪致病特点是:致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
发病机理
■邪正盛衰:正气不足:阴症、虚症:邪实正盛:阳症疮疡。正虚邪恋:逆变。
■气血凝滞:痛、麻、肉腐。
■经络阻塞:臁疮(脚出现了溃疡)、油风(斑秃)
■脏腑失利:五善、七恶
第四章 中医外科辩证
疾病、阴阳辨证、部位变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
中医外科的辩病方法
■观察
■综合分析
一、辨善恶顺逆
-五善:表示预后良好。肝心牌肺肾善
-七恶:表示预后较差。肝心脾肺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二、辨顺逆
■顺,即正常现象:逆,即反常现象。
■顺证:指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
■逆证:凡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症状者
■举例(麻疹)
辨病
■辩识具体疾病,揭示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
■湿疹:急性、亚急性、慢性。
■内痔:Ⅰ、Ⅱ、Ⅲ 期
■疮疡:初期、成脓、溃后、后期等阶段。
中医外科的辨病方法
观察、综合分析
辨病
阴阳分析疾病的基本性质
阴证;阳证;阴虚、阳虚。
阴阳辨证-注意事项
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消长与转化。
部位辩证
■外科三焦辩证
■《灵枢》:“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上部辩证:发病特点:一般来势迅猛,面部丹毒、黄水疮
■中部辩证:“气火俱发于中,而后达于四肢”。此部的外科疾病,绝大多数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乳房疾病,蛇床疮。
■下部辩证:起病缓慢,初觉沉重不爽,继则症形全现,病程缠绵不愈,反复发作。臁疮
经络辨证:头部、面部、乳房
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引经药:羌活、柴胡
局部辨证——重点
■辨肿:风肿,寒肿、脓肿(痄腮)。
■辨脓: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 B 超。
■辨痛:湿痛、化脓痛;啄痛。
■辨肿块、结节: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内容物
■辨痒
■辨麻木
■辨色泽
■辩溃疡
辨肿
■1,火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庁初期、丹毒等。
■2.寒肿:肿而木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常见于冻疮、脱疽等。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微欲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4,湿肿:肿而皮肉重垂胀急,深则按之如烂棉不起(凹陷性水肿),浅则皮肤光亮起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等。
辩肿
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常见于瘰疬、脂瘤等。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放手复原,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常见于气瘿、乳癖等。
7.瘀肿: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常见于皮下血肿。
8.郁结肿:肿势坚硬如石,状如岩突,高低不平,推之不动,界限不清,不红不热。常见于乳岩、失荣、肾岩等。
9.虚肿:肿势平塌,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10.实肿:肿势高起,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辨肿块、结节
8个方面进行描述
■大小
■形态
■位置
■质地
■活动度
■界限
■疼痛
■内容物
辨痛
■辨疼痛的成因
■热痛:皮色惞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寒痛:皮肤不红
■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应指,见于疮疡成脓期。
辨痛
■辨疼痛性质
■1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如蛇串疮等。
■2.灼痛:痛而有灼热感,病变多在肌肤。如疖、疗疮、丹毒等。
■3.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如手足皲裂症、乳头皲裂、肛裂等。
■6.胀痛:痛而紧张,胀满不适。如乳癖、血肿等。
■8.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疼痛,病在肌肉,常为阳证疮疡成脓标志。
辨痒
溃疡作痒:
■1,既溃之后,肿痛渐消,忽感患部焮热奇痒不安,多数是脓液浸渍皮肤;或因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所致。
■2,溃疡经治疗后,脓流通畅,余肿未消之时;或于腐肉已脱,新肌渐生之际,而皮肉间感觉微微作痒
■﹣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ロ之佳象。
辨痒
■1.风胜:走窜不定,遍体作痒,如尊麻疹。
■2.湿胜:黄水淋漓,越腐越痒,如急性湿疹。
■3.热胜:皮肤惞红灼热,如接触性皮炎。
■4.虫淫: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最易传染。如疥疮、手足癣等。
■5.血虚:皮肤增厚、干燥、脱屑,如慢性湿疹。
辨脓
■确认成脓的方法:5个
1,按触法:应指——两手指按于患处,一手指稍用力按压,另一手指有得到波动的感觉
2.透光法:医生以左手遮着患指(趾),用右手把手电筒放在患指(趾)下面,对准患指(趾)照射,然后注意观察指(趾)部上面,如尚未化脓时,则见清晰潮红,如见深黑色的阴影为有脓。
此法仅适用于指、趾部的辨脓。
3.点压法手指部的脓肿在脓液很少的情况下,可用点压法检査。
■用大头针尾或火柴头等小的圆钝物,在感染区域轻轻点压,如测得有局限性的剧痛点,显示已有脓肿形成,而剧痛的压痛点即为脓肿部位。
辨脓
■4.穿刺法疮疡患于深部,当脓已成而脓液不多,用按触法辨脓有困难时,则可采用注射器穿刺抽脓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辨别脓的有无,而且可以用来采集脓液标本。
5.B超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无损伤,可比较准确地确定有无脓肿及其部位、大小、数目等,并能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
辨脓
■1,应指一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ー手指端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2,辨脓的部位深浅
辨脓的部位深浅,为切开引流时进刀深浅的重要依据。
(1)浅部 肿块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光亮,惞红灼热,轻按便痛而应指者。
(2)深部 肿势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不红不热或微热微红,重按方痛而应指者。
3,脓的色泽
宜明净而不宜污浊。
-脓液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最是佳象。
-黄浊稠厚,色泽不净,为气火有余,尚属顺证。
-如黄白质稀,色泽洁净,气血虽虚,未为败象。
-如脓色绿黑稀薄,为蓄毒日久,有损筋伤骨的可能
七、辨溃疡
-溃疡是怎么形成的?
-肿疡不消,化脓破溃,或因各种损伤创面在短期内不能愈合均可形成溃疡。
1,临床一般分为阳证(急性)溃疡和阴证(慢性)溃疡。
2,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医生可以通过辨溃疡局部的形态和色泽分析病情,判断转归和预后。
三、辨溃疡
(一)辨溃疡形态
1.阳证溃疡:
阳证的疮痴溃后,顺证:肿劳渐退,疮顶渐低,色由红而淡,腐肉渐渐脱,脓水清而少,新肉渐生,其色红润,四周起白膜,疮口日小,渐至敛合。
逆证:若溃而根盘不束,肿势不聚,脓水污秽,腐肉难脱,或疮项陷凹,干枯。
2.阴证溃疡:疮色紫滞,出脓水或夹血水,污秽不清,或疮口凹陷,取如空売,或出败素,或属肉不脱,僵硬不消,坚如岩石,经久不敛,或敛而每易翻疤。
3.静脉性溃疡:溃疡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疮口下陷,边缘高起,基底不平,疮面肉色灰白或秽暗,滋水秽浊,周围皮色暗红或紫黑,可作有湿疹及皮炎。
-化脓性溃疡
-压迫性溃疡
-岩性溃疡
辨善恶顺逆
辨顺逆
顺证——是指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表示疾病发展过程顺利,能取得好的结局;
·逆证一是凡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症状者,表示疾病发展经过不顺利。转归凶险。
五善七恶
疮疡之症分善恶
第一心善精神爽,第二肝善身轻便,第三脾善唇滋润,四肺善声音高,肾善水火自升降。
一恶神昏心烦躁,疮形紫黒言语喃,二恶腰挺目斜视,疮流血水心惊悸,三恶形瘦脓腥臭,疮塌软陷不知痛,四恶皮枯声嘶哑,痰多喘息鼻煽翼,五恶消渴口干燥,面黑囊缩肾亏虚,六恶浮肿肠鸣泻,大便滑脱脏腑衰,七恶疮形如剥鳝,四肢发凉疮流水。
内治法
■在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因此,
■按照这三个不同阶段,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然后循此治则运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如解毒、清热、和营等法。
外科内治法
三原则:
■消法:使初期的肿块得到消散
■托法:以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正托毒,以免毒邪扩散内陷。——外疡中期
■补法:以补养药物,使创口早日愈合。肿疡后期
内治法的具体应用:内托法、调胃法。
9,内托法
■透托一肿疡已经成,毒盛,正气未衰。
■补托一毒盛,正气已经衰。益气托毒,温阳托毒
1,调胃法
■一疮疡后期,溃破后脓血大泄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
■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粘膜,通过局部吸收
而发挥作用。
外治法…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膏药一疮疡各个时期
■油膏一疮疡、溃疡、渗液不多,肛门疾病。
■箍围药: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一肿疡初期,消散
一毒已聚集:则缩小、出破溃
一肿疡破溃:消肿、截余毒。
外治法…药物疗法
■1,膏药:膏药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发生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
■一适应证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2,油膏
■是将药物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目前,油膏的基质有猪脂、羊脂、松脂、麻油、黄蜡、白蜡以及凡士林等。
■故近代常用油膏来代替膏药。
■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3,箍围药: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
﹣肿疡初期,消散
﹣毒已聚集:则缩小、出破溃
一肿疡破溃:消肿、截余毒。
一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4,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故谓之掺药,古称收剂,现称粉剂。如麝香、樟脑、冰片
■根据功效,包括
-1.消散药-红灵丹
-2.提脓祛腐药-升丹
-3.腐蚀药与平胬药-枯痔散
-4.祛腐生肌药-回阳玉龙散(阴证)、月白珍珠散(阳证)。
-5.生肌收口药-生肌散
-6.止血药,参三七粉
-7.清热收涩药三石散
外治法
二、手术疗法
■是运用各种器械和手法操作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
■切开法
■烙法
■砭镰法
■挂线法(肛瘘治疗)
-结扎法
一分别应用于疮疡、皮肤病、肛门病。
■切开法的注意事项:
■切口位置应选择在脓肿稍低的部位,可使脓液畅流
■切口方向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开,刀头向上,免伤血络;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形切开,免伤乳囊;
■烙法一烙法是应用针和烙器在火上加热后,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方法。
■烙法分 火针烙法,烙铁烙法
■火针烙法 称燔针淬刺。是指将针具烧红后刺激患部的治疗方法。
挂线法
■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使用之后,利用线的紧力,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达到切开的目的。
■适应证 凡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瘘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均可应用。
■拖线法拖线法是以粗丝线贯穿于瘘管、窦道中,通过拖拉引流,排净脓腐,以治疗瘘管、
窦道的方法。
■适应证:适用于乳房部多发性窦瘘、颅部术后残留窦道、臀部大范围脓腔形成的窦道或瘘管等。
■结扎法
■利用线的紧力,通过结扎,促使患部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结扎上部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证适用于瘤、赘疣、痔、脱疽等病,以及脉络断裂引起出血之症。
三、其他疗法
■引流法
■垫棉法
■熏法
■熨法
■针灸法
■塌渍一用包含药液的纱布湿敷患处,或用冲淋、浸泡患处。热塌、冷塌
■热烘疗法
■冷冻疗法
■激光疗法
其他疗法
-引流法: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需用各种方法引流,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引流法有药线引流、导管引流、扩创术等。
-药线引流: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或拷贝纸等做成。将纸裁成阔狭长短适度,
-药线的类别有外粘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
-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引流脓水外流;
一适应证凡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均可使用
熏法
■用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着药力与热力的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证:不论肿疡、溃疡。
■熨法是用药物加酒醋炒热,布包熨摩患处,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
■适应证 风寒湿痰凝滞筋骨肌肉等证,以及乳痈初起或回乳时,均可应用。
■用法如取皮硝80g,置布袋中,敷于乳房部,再用热水袋置于布袋上待其溶化吸收,有消肿回乳之功,适用于乳痈初起或哺乳期的回乳。
■塌渍法是用药物煎汤淋洗患部的方法。它能使疮口洁净,祛除病邪等,从而达到治疗的目
的。
■适应证 凡疮疡溃后脓水淋漓或腐肉不脱;皮肤病瘙痒、脱屑;内、外痔的肿胀疼痛等。
■用法 临床上常用的有淋洗、坐浴、浸泡等。
中医外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
-外科疾病康复的目标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生理功能上的缺陷,使其在身体功能、精神与工作能力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按其疾病发展过程,分阶段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消除或缓解疾病或术后并发症及后遺症症状 在疾病的慢性期以及由手术并发症、后遗症所引起的各种症状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
(二)功能恢复 在通过各种手段消除病痛症状的同时,还应注意开始功能恢复的训练,长期被动的休养将导致肢体功能的用进废退。
(三)心身康复 某些慢性疾病和手术后或外伤所致残的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身上的损伤,特别是像乳腺癌乳房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安装假肛及各种截肢装假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