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中医脑病学是中医学中专门研究脑与髓相关病证的临床学科。

研究核心—以脑为生命活动的中心

理论基点—以脑为“元神之府”、“五神”、“形与神俱”、“昼精一夜暝”等

主要内容一研究脑与脊髓的概念、脑与全身的脏腑组织、经络肢节功能之间的统帅与协调功能失职而出现的病理机制、病证特点、辨证论治、预后康复和预防保健。

临床涵盖范畴十分广泛:中风病、痫证、头痛、眩晕、不寐、郁证、健忘、痉证、癫狂和呆证——脑病

肢体经络疾病:痹证、痿症、颤证等。

脑的生理

脑为至阴至阳、多气多血之脏,脏性清灵,易虚易实

病理变化:寒热虚实、气血津液、寤寐变化

伤及神志、神机而致病情变化、危象险生

疾病过程中出现痰瘀、毒互结,致使病程缠绵,

久病顽疾

脑的生理及病理特点

1脑为“诸阳之会”——阳易亢

2脑为“元神之府”——神易伤

3脑为“清灵之窍”——窍易闭

4脑为“诸髓之海”——髓易虚

5脑为“诸脉之聚”——脉易损

张学文

日匆,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诸阳之督的督脉更入属于脑——脑病以阳亢、火热证多。

阴虚火旺所致的颧红唇赤、虚烦不寐、健三耳鸣、眩晕昏视等症——不寐、健忘、眩晕

六淫的风、燥、火、暑、热之邪侵扰清空所致的头痛眩晕、肢体拘急挛痛诸症——头痛、眩晕、痹证、痿证

—清热泻火、平肝潜阳、通腑化痰或滋阴降火等法,以制易亢之阳

阳易亢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诸阳之督”的督脉更入属于脑——脑病以阳亢、火热证多

· 阳明腑实,热结胃肠所引起的躁扰不宁、谵语,甚见,昏不知人等症——癫症、狂症、中风(闭证)

· 少阳火郁,胆热痰扰所致的头晕目眩、耳聋易怒、寐少梦多等症——眩晕、头痛、不寐

· 肝火上炎、风阳妄动以从肝阳上亢所致的昏厥-痉挛、震颤、麻木、眩晕、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甚则疯狂等症;——眩晕、头痛、癫症、狂症、厥证、颤证

· 阴虚火旺所致的颧红唇赤、虚烦不寐、健忘耳鸣、眩晕昏视等症——不寐、健忘、眩晕

· 六淫的风、燥、火、暑、热之邪侵扰清空所致的头痛、眩晕、肢体拘急挛痛诸症——头痛、眩晕、痹证、痿证

—清热泻火、平肝潜阳、通腑化痰或滋阴降火等法,以制易亢之阳。

神易伤

· “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一切生命活动。故脑病常以神志异常和神机病变为主要表现

· 神志异常,因痰火上扰而元神逆乱者,则可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甚则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号叫,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等症―狂症

· 因元神被痰湿所蒙扰,则可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等症一癫症,呆证

神易伤

· 七情过极或过激,均可导致元神异常,如卒受惊吓,“惊则气乱”,脑气聚结不行,元神失其所司则可突发昏厥倒地、神识不清等症一痫病、脏躁、郁证

· 或遭受恐吓,惊恐不宁,以致“恐则气下”,脑气虚陷;或汗吐下太过,元气暴脱,均可致元神无所依附,则可见昏愦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目合口开、汗出肢冷、手撒遗尿等症——厥证、中风(脱证)

· 颅脑外伤、伤经损络,或络破血溢,侵扰脑神一可见头痛眩晕,神识迷乱,恶心呕吐,甚则昏愤如尸-中风、痫病

神易伤

· 神机病变常见于中风、痉证、脑肿瘤、脑积水、颅脑外伤等病变过程中。

· 在伴有神志异常的同时,还多伴有神机运行受阻,所主司的肢体、五官的感觉功能严重障碍。

· 或见肢体拘急痉挛,甚或角弓反张——痉证。

· 或表现为肢体麻木肿胀、甚或半身不遂、筋惕肉瞤一中风

· 或手足颤摇不已——颤证

神易伤

· 或肢体偏废失用,甚或半身不遂一中风

· 七窍失司,则表现为语言謇涩,甚或失语,舌根强硬,饮水呛咳,口角流涎,目多流泪,鼻多流涕。目光呆滞,视物昏花或视歧,口眼斜、耳鸣耳聋等症―中风、瘠痱、呆证

· 凡此元神为病,由痰、湿、火、瘀、惊、恐而致,故治宜祛邪调神,采取相应的涤痰、祛湿、清火、化瘀、镇惊、补虚等法。

窍易闭

卒冒秽浊之气,浊邪害清,清窍闭塞,元神混乱,则可见卒然昏不知人,口噤或妄言,面青肢冷等症——厥证

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或络破血溢,最终导致瘀血内留,水津外渗,水瘀互结于颅内,闭塞脑窍者,则可形成颅脑水瘀证,临床除表现为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七窍失司诸症外,在幼儿还可见到头颅膨大畸形,颅囟增宽,头面青筋暴露,双目下视,叩头犹有破壶之声等——呆证(脑积水)

-祛邪开窍醒脑,酌情采用清热涤痰开窍、芳香辟秽开窍、活血利水开窍。

髓易虚

《灵枢·海论》日:“脑为髓之海。”髓为先天精气所化生,赖后天气血精液以濡养。

髓海不足之源有如下三因:

(1)因先天禀赋不足,肾亏精气化源不足,加之后天脾胃失调,精血难以为继,故而髓海空虚不满,多见于幼儿“五迟”、“五软”等病症;

(2)年老精亏,肝肾虚损,精气化源日竭,髓海渐空,出现眩晕,耳鸣、耳聋,健忘,癫证,呆证、嗜睡等病症;

(3)五脏气血阴阳耗脱亡散,波及脑髓,致髓海虚极而发为脱证,此外还有瘀血瘀浊、癜积压迫如脑岩等,致精髓升降出入之道壅塞失畅,阴阳气血精津难于上奉于头,日久必致髓海空虚,表现大实有赢状之情形。

——填精补髓,益脑养神

佐以活血化瘀、涤痰剔络、消徵化积

脉易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可见脑为诸脉所聚之处,脑脉的损伤常表现为络破血溢和脑腑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运行障碍,进而皆可损伤脑脉脑络。

· 若肝阳暴亢,心火炽盛,气血上冲于脑可致络破血溢或血凝为瘀,津滞为痰,痰瘀互结痹阻脑脉脑络,可导致中风病之发生,病理过程中出现痰饮、瘀血、痰瘀交阻、水瘀互结的格局,从而使得清窍被扰,脑脉受损,脑髓失养,神机失用

-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定位:中枢(脑,脊髓)VS周围(周围神经,肌肉)

定性:MIDNIGHTS

(M, Metabolism )—代谢性疾病

(I, Inflammation /Immunity)—炎症性/免疫性疾病

(D, Degeneration )—神经变性病

(N,Neoplasm)—肿瘤性疾病

(I,Infection)—感染性疾病

(G,Gland)—内分泌类疾病罗国国

(H, Hereditary )—遗传性/先天性疾病

(T,Toxin/Trauma)—中毒/创伤

(S,Stroke)——血管性因素

中风

概念:西医称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症状,或称急性脑功能缺损症状,或称急性脑血管事件,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特点:突然意识不清,突然眩晕,说话时突然嘴不听使唤,突然走路不太稳,一侧肢体短暂麻木无力。

定义

·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轻者:无昏仆;重者:昏仆

· 中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病相似。

· 西医学的出血性(15%)或缺血性(85%)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

历史源流

1.《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

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