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二、主要介绍内容:
皮肤病:病毒性、细菌性、虫毒性、过敏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部分病因复杂难治的皮肤病。
性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等。
三、病因:
1.外因:风、湿、热、虫、毒
2.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
(填空)
风的特点
1..百病之长:寒、湿、燥、火依附于风
2.其性开泄: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
3.善行数变:迅速、游走、全身、瘙痒(和荨麻疹类似)
4.风性燥烈:化热、伤阴(血虚风燥)
症状:发热、恶风、汗出一表证(汗出对皮肤病的病人还是要进行询问)
1.风寒:皮损色白,遇寒易发,苔薄白,脉浮紧(瘾疹)
2.风热:皮损色红,遇热易发,苔薄黄,脉浮数
寒:外寒一寒邪侵袭肌表,郁過卫阳
内寒一机体阳气不足,肌肤失于温煦
1.寒性收引:毛窍收缩,卫阳闭阻
2.寒性凝滞:寒凝气血,气滞血瘀
症状
1.皮损色苍白或青紫、麻木、得热可缓解
2.关节疼痛或酸痛、肌肉拘急或僵硬、活动困难或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暑
1.升散炎热:汗出,侵入肌肤则腠理闭塞
2.暑多夹湿:暑湿困脾,蕴阻肌肤
症状
1.皮损:潮红、糜烂、流汁
2.其他:必见热象,伴胸闷、纳差、乏力
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细
湿:外湿为多,但常与内湿相合致病
1.阴邪,其性粘滞:病程缠绵、日久难愈
2.湿性重浊,趋下:每多困脾,阻滞气机病位常趋下部(会有脾虚;湿热内壅,春夏之交会得汗疱疹,内湿外湿合而为病)
症状
1.皮损一水疱、多形性、迁延
2.其他一胸闷乏力、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濡缓
燥
1.其气清肃,易伤阴液:干燥性皮肤病
2.伴发症状一咽干唇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舌光红而干、脉细
火(热):外感热邪或脏腑实热,蕴阻肌肤,熏蒸为患
1其性炎上:多发上部
2.消灼阴津:阴液亏损(火一粘膜损害,表现为口腔的糜烂)
3.生风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表现为出血性紫癜,瘀点瘀斑)
4.热胜肉腐:气血壅滞,肉腐为脓(疮疡里较常见)
症状
1皮损一色红、糜烂、脓疱、灼热、作痒、作痛
2.其他一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舌红、脉数
虫
直接引起:疥疮毒素过敏:虫咬皮炎
症状
1.皮损﹣丘疹、水疱、糜烂、滋水、水肿、瘙痒、疼痛
2.其他一发热、纳呆、腹痛、腹泻
毒:药物、食物、虫、漆、热毒等
禀性不耐,毒邪外袭,蕴阻肌肤
皮损:多形性:红肿、灼热、丘疹、水疱、溃疡
其他:寒战高热(重型药疹,会到40℃以上,会有精神上的变化,死亡率30%)、神昏澹语、口千唇燥、便干溲赤、苔黄燥、舌红绛、脉弦滑或洪数
血瘀(1离经之血2.血行不畅)
1.气滞
2.气虚
3.寒凝
4.血热
5.外伤
症状
1.皮损一色黯、紫暗、青紫或有瘀点、瘀斑、日久出现结节、肿块、疤痕、可伴疼痛或刺痛
2.其他一舌质紫有瘀点、脉弦涩
血虚风燥
久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虚→生风生燥
→护卫不固→风、湿、热邪乘虚入侵→不能滋养肝脏→虚阳上亢,肝火易于妄动
症状
1.皮损:干燥、粗糙、脱屑
2.其他:病程较长,面色苍白、苔薄白、舌淡
肝肾不足
1.证候大多为慢性
2.皮损一干燥、粗糙、脱屑或伴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变化
3.肝阴不足一眩晕、眼花、耳鸣
血虚一肝失所养,爪甲失荣一指甲肥厚、干枯
肝虚血燥一筋气不荣﹣疣目
肝经怒火郁血一血痣
肾气虚弱一性机能减退,面色黎黑
肾脏精血不足一毛发干枯、易于脱失
四、病机:
1气血失和
2.脏腑失调
3.邪毒结聚→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
伤阴
五、皮肤病常见症状及辨证
(一)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感、蚁行感、麻木感等
1.瘙痒
(1)风 发病急、游走无定处、时作时休
(2)湿 有水疱、糜烂、渗出、缠绵不愈
(3)热 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相兼
(4)虫 若虫蚁游走、遇热或夜间痒甚
(5)血虚 泛发全身、干燥脱屑或肥厚角化
2.疼痛
(1)痛有定处属血瘀
(2)痛无定处属气滞
(3)风湿痛多呈游走性
(4)热痛多皮色炽红、灼热
(5)寒痛多皮色不变、酸痛
(6)虛痛多喜按喜温
(7)实痛多拒按喜凉
3.灼热感、蚁行感、麻木感
灼热感:热邪蕴结或火邪炽盛
蚁行感:虫淫为患或气血失和
麻木感:气血虚、毒邪炽盛、湿痰瘀血阻络
(二)他觉症状
原发损害(的概念和举例):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
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
1.斑疹 不高出皮肤的皮疹叫斑疹。(如血管瘤、炎症后的色素沉着、水肿性的大面积红斑,可以是瘾疹或者是接触性皮炎)
班疹: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名词解释)
(1)红斑:压之退色多属气分有热;压之不退色多属血分有热;斑色紫暗属血瘀
(2)白斑属气滞或气血不调
(3)潮红肿胀:属湿热
(4)黑斑、褐斑属肝肾阴虚或肝郁气滞继发损害(的概念和举例)
\2. 丘疹:高出皮面、可以触及的局限性突起,一般直径为针头大小到1cm。
(1)色红、自觉灼热瘙痒,多属心火过盛、外感风热。
(2)慢性苔藓性丘疹,多属脾虚湿盛,湿气蕴结肌肤。
3.风团:高于皮肤的局限性水肿,有剧痒,骤起骤退,退后无遗痕。(若有痕迹则考虑有血管炎)
(1)游走不定,时隐时现属风邪。
(2)色红属风热。
(3)色白属风寒。
4.结节:可触及的比较坚实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实质性损害。
气血凝滞
(1)红色血热(2)紫红色血瘀
(3)皮色气滞或寒凝或痰核流注
5.疱疹: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
(1)基底潮红属湿热。
(2)大水疱多属湿毒或热毒。
(3)深在性水疱多属脾虚蕴湿不化或受寒湿。
6.脓疱:高于皮面含脓液的疱。
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
继发损害: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
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萎缩等。
1.鱗屑:皮肤角质层的脱落。
(1)急性病后出现,多属余热不清。
(2)慢性病后出现,多属血虚生风、生燥。
(3)干性多属血虚风燥。
(4)湿性多属湿热蕴结。
\2. 麋烂:局限性的表皮缺损。
(1)渗出多,属湿盛。
(2)渗出结脓痂,为湿毒。
(3)慢性湿润性,属脾虛感湿或寒湿。
3.溃疡 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4.痂:由损害处的滲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的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形成。
(1)滋痂为湿热。(2)脓癣为毒热。
(3)血痂为血热。
5.抓痕:由搔抓在表皮形成的浅状损害。
1.风盛
2.内热
6.皲裂:皮肤上的线形圻裂。
血虚风燥
7.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皮纹显著突出、局限性边界清楚的损害。
血虚风燥
8.癜痕:溃疡愈合后形成的新生组织。
气血凝滞
9.色素沉着:由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
1.气血失和 2.肝火、肾虚
10.萎缩: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变薄所致。
1气血两虚 2.营卫失和 3.肌肤失养
六、皮肤病的性质
急性
1.发病急骤,皮损以红、热、丘疹、疱疹、脓疱、糜烂为主,伴渗液或脓液
2.多为实证一风、湿、热、虫、毒
3.脏腑一肺、脾、心
慢性
1.发病缓慢,皮损以苔藓化、色素沉着、皲裂、鳞屑为主,伴脱发、指趾甲改变
2.多为虚证一血瘀或营血不足、肝肾亏损、冲任失调
3.脏腑一肝、肾
发病部位
1.上部一风湿、风热
2中部一气郁、火郁
3.下部一湿热、寒湿
4.胁肋一肝经
5.鼻部一肺经
七、辨证治疗(具体讲了)
(1)四诊合参。
(2)重要症状的来龙去脉。(带状疱疹会疼痛,可以是刺痛、绞痛、压榨痛,是神经痛,阵发性加剧,要和心绞痛进行鉴别)
(3)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4)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一)内治
1.祛风法
疏风清热:银翘散、桑菊饮、消风散
疏风散寒:麻黄汤、桂各半汤
祛风胜湿消风散
驱风潜镇天麻钩藤饮加减
2.清热法
消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清热凉血 犀角地黄汤、化斑解毒汤
3.祛湿法
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萆薛胜湿汤
健脾化湿 除湿胃苓汤
滋阴除湿 滋阴除湿汤
4.润燥法
养血润燥:四物汤、当归饮子
凉血润燥:消风散
5.活血法
理气活血:桃红四物汤、通络活血方
活血化察:通窍活血方、血府逐瘀汤
6.温通法
温阳通络: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
通络除痹: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7.软坚法
消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活血软坚:活血散瘀汤
8.补肾法
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温补肾阳:肾气丸、右归丸
(二)外治
(1)外用药物剂型
溶液
组成:水+可溶于水的药物。
作用: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清热解毒等。
应用:急性皮肤病渗出较多或剧烈红肿、脓性分泌物多的皮损。
粉剂
组成:单味或复方中药研磨或粉碎极细粉。
作用: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等。
应用: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无渗液或脓液。
洗剂
组成:粉加水混合在一起的制剂,粉不溶于水。
作用:清凉止痒、保护、干燥、消斑解毒作用。
应用: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无渗液或脓液。
炉甘石洗剂
酊剂
组成:酒精+溶于酒精的药物
作用:收敛散风、活血消肿、杀菌止痒、溶解皮脂、刺激色素生长等。
应用:慢性皮炎而无渗液或厚痂、瘙痒症等
油剂
组成:粉剂与植物油调成糊状或药物浸在植物油中煎炸后滤去药渣制成。
作用:润泽保护、解毒收敛、止痒生肌、软化痂皮。
应用:亚急性皮肤病有少量渗出、鳞屑、痂皮、溃疡的皮损。
软膏
组成:药物研成细粉,用凡士林、羊毛脂作为基质制成
作用:保护、润滑、杀菌、止痒、去痂作用。
应用:慢性皮肤病具有结痂、皲裂、苔藓样变等皮损。
以湿对湿,以干对干。
注意事项
1.浓度由低到高
2.先温和后强烈
3.药物耐药性
4.老人、儿童用药(用温和的药)
5.特殊部位及大面积用药
6.药物刺激及过敏反应
银屑病
用棉签搔刮,会有剥蜡现象。里面会有薄膜(表皮基底层);刮破薄膜会有点状出血现象(真皮层)。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脱落比常人要快(增生比常人快),故有很多的银屑
一、定义
白疕:一种皮损状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自皮的红斑鳞屑性,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又称“松皮癣”、“干癣”、“蛇虱”。
◇特点:“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応”
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
二、特点
◆红斑上覆以多层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样出血点
◆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
◆春冬季重,夏秋季多轻
◆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不能根治)
类型:寻常型、脓疱型(无菌性炎性脓疱)、关节型、红皮病型
寻常型(占绝大多数):
对称分布银自色鳞屑、薄膜
刮除后有筛状出血点
脓疱型:分泛发型和掌跖性两种
关节型:关节酸痛、肿胀甚至变形(变形后不能恢复)
红皮病型:不正当的治疗所激发,死亡率高,全身皮肤潮红、肿胀
三、病因病机
总因: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内有蕴热,外感风寒、风热阻于肌肤,营卫失和
◆素体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病久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结
◇重者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四、鉴别诊断
◆慢性湿疮:四肢屈侧,剧痒,
鳞屑少且不呈银白色,
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无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
◆白屑风(面游风):损害边界不清
鱗屑少而呈油腻性,带黄色
无薄膜现象、出血现象及束状发
日久脱发,好发于头皮及颜面部
六、外治
◆进行期:宜用温和之剂,黄连膏
◆静止期、红皮病型:青黛散麻油调搽
◆退行期:硫黄软膏
●慢性肥厚性皮损:硫黄软膏、雄黄膏
其他:抗生素、维生素、维甲酸类、针刺、刺络拔罐
t 、预防调护
◇预防感染和外伤
◆忌食辛辣、香燥、醇酒、羊肉、狗肉、鱼虾等发物
◆进行期和红皮病型,不宜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
避免劳累紧张,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