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谈美

壹|无言与留白之美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实用:

  1. 实用的态度:对于环境(除自身以外的人或事)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活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2. 由于便利实用,人们依靠经验建立起了事物的意义。依靠知觉明了事物的意义(起初只是明了它的实用),此后才有对他的反应动作。

科学:

  1. 科学的态度:客观的、理论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例,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

美感:

  1. 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意识并不停留于古松本身,而是把古松作为踏脚石,跳到与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去,实用的注意到了经验、它的实用,科学的注意到了它的特征、它的因果
  2. 美感的态度:注意力的集中,意向的孤立绝缘
  3. 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的,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愿去活动的。

在美感世界里,物体能孤立绝缘,能在本身体现出价值,因此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人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对现在和过去也有不一样的态度,是由于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1. 对于过去,对于旁人的境遇,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看现在,自身的境遇,多会抱有一种实用的态度,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2. 树的倒影为什么比正身美,是由于树的正身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与我们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因此对他不免会发出实际生活的联想。而当我们散步时,并无对这些的需要,就觉得它没趣味。而倒影是幻境的与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容易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画,这是形象的直觉,与美感的经验。

艺术和实际人生距离的保持:

  1. 艺术如果似写实主义妙肖人生和自然,会将观者引回实际,使注意力旁迁于无关美感的问题

  2. 艺术都是主观的,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需要经过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守者退位站在客观的观赏者,否则尽管情感深刻,终不能创造艺术;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移情作用无意中将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对于人就是“共情”

  • 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 陶渊明合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 欣赏自然美:比如我欣赏古松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意识之中只剩下了古松的意向,而没有实用的意志和科学的思考。我没有心思再去分辨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物我合一)。古松的形象引起了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心中便隐约察觉到清风亮节所伴随的情感。由于物我合一,我便无意中将这种清风亮节的联想移植到古松上面,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受古松这种性格的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成为一个人,人也俨然成为一颗古松

  • 欣赏艺术美:音乐的命脉在节奏: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前后不同,而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心的活动也不一致,因此听者心中自起一种节奏和音乐的相平行。听者听到不同调子而有的高而缓或是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全部心境,使它变成活动相同调,于是听者心中遂感觉一种欢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恻的情调。聚精会神之中,原属于听者的情调被外射到了音乐上,音乐便有了快乐和悲伤的区别

  • 书法:书法可以作为一门艺术,因为它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也可以引起我们的移情作用

无意的模仿:心理学中,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在美感经验之中,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意向上,所以极容易引起模仿的运动

宇宙的人情化: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缩小。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

由于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因此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美感经验的陶冶性情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1. 意向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
  2. 观赏意向时我们聚精会神以至物我两忘,无意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美就是这种活动的产物

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 美感经验的特点在“无所为而为”地观赏形象
  •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联想:见到甲而想起乙

多数人欣赏一件事物时,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文艺思潮中形式和内容的争辩:

  • 内容派: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
    1. 题材(情节)的重要性
    2. 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
  • 形式派:“为艺术而艺术”
    1. 注意颜色、线纹和阴影,反对“表意的成分”

美感与联想的区别

  • 联想是自然的倾向,是在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了解与欣赏的关系

  • 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 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

批评与欣赏的关系

  1. 批评的分类:
    • “导师”:拿自己对艺术的理想期望旁人
    • “法官”:以心中预存的纪律衡量一切作品
    • “舌人”:帮助了解
    • “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写出来
  2. 阅读书籍持有“批评的态度”
    • 批评的态度:预存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
    • 欣赏的态度:把我放在作品里去分享它的生命

小结

  • 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
  • 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
  • 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什么是美感经验

  1. 积极

    •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孤立自足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
    • 美感经验中,我的情趣与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形象
  2. 消极

    • 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

    • 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

  3. 快感、联想、考据、批评与美感的区别

什么是

  1. 误解

    1. 美是物体所固有的

      •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估定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2. 美是心的产物

      • 美感起于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或是从中见出普遍真理

      • 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

  2. 心物婚媾所产生的婴儿(形象的直觉)

    • “我”: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表现了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
    • “物”:创造需要有创造者和创造物,每件物所生的意向不同(松和癞蛤蟆)

我与物的相关

  1. 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的整体
  2. 心灵把混乱的的事物综合成整体的倾向也有限制,事物也要本来就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自然美

  • 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成为“美”
  • 因为觉得自然美时,自然就已经经过艺术化(即人情化、理想化)成为了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

  • 情人眼底出西施:初尝恋爱滋味时,眼中的她经了理想化的变形,成了心中尽善尽美女子的外射——艺术化过的自然
  • 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的异点:美感的态度丝毫不带占有欲,即柏拉图式的恋爱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自然美的双重意义:

  1. 美学角度上的美,将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2. 事物的常态

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表现:

  1. 写实主义:艺术的最高目的是模仿自然
  2. 理想主义:艺术只模仿自然的美,丢开丑的东西(易于古典主义结伴,古典主义:看重事物的共性,如画马只画马的普遍性而无个性)

相同点:

  1. 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以艺术的任务在模仿

不同点:

  1. 写实派以为美在自然全体,只要是葫芦都可以作为画的模型
  2. 理想派以为美在类型,应该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葫芦